3月20日,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,我市取得增发国债资金支持,打造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。该项目总投资2.4亿元,已取得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支持1.92亿元,主要内容为按照新增30万立方米/小时应急抽排能力,购置大流量排水抢险泵车、潜水泵及配套车辆、装备等。该项目将辐射整个川东北片区,助力各地应对内涝。
据了解,我市为典型的滨江浅丘城市,汛期面临城市排涝与外洪相互叠加影响。截至2023年,南充仅有36台应急抽排设备,总应急抽排能力1.85万立方米/小时,面对动辄暴雨倾盆的汛期,这点排涝能力只是杯水车薪,城市排涝压力巨大。
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,南充积极争取资金,推进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。该项目总投资2.4亿元,其中2023年增发国债资金就支持了1.92亿元。项目核心是按照新增30万立方米/小时应急抽排能力的标准,购置一系列先进的排涝设备,包括大流量排水抢险泵车、潜水泵及配套车辆、装备等,这些设备便是被寄予厚望的“排涝神器”。
“30万立方米/小时应急抽排能力,相当于一个小时可以抽干一个小型水库。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种应急排涝能力,对于解决南充各地内涝问题作用非常大。
3月20日上午,记者在嘉陵区同心路三段看到,各类排涝设备整齐排列,场面壮观。据了解,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分两批进行设备采购,第一批于2024年6月11日完成招标,采购了130辆排水抢险泵车以及260辆(台、套)配套辅助车辆和设备,并在10月底前全部交付;第二批在2024年12月16日完成招标,采购了26辆排水抢险泵车、2911辆(台、套)潜水泵及配套辅助车辆和设备。随着这些设备的逐步到位,南充的排涝能力得到极大增强。
记者从市发改委、市住建局、南充环境集团等部门(单位)获悉,南充在人员培训和体系建设方面下足功夫。一方面,专门聘用专职司机和操作人员,并开展专项训练。司机们要熟练掌握排水抢险泵车的驾驶技巧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、安全地将设备运抵现场;操作人员则要精通各类设备的操作流程,在短时间内让设备投入运行。同时,南充还计划近期开展应急演练,模拟真实的内涝场景,检验和提升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。
另一方面,南充将成立专门的公司负责排涝装备的运维。该公司将建立专业的维护团队,制定完善的维护计划,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、保养和维修,确保设备随时处于最佳状态。通过这样的运维体系,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提高设备可靠性,保障排涝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据了解,南充购置的排涝设备,受益的不仅仅是自身,将辐射川东北片区的其他城市,包括达州、遂宁、广元、广安、巴中。在过去,这些城市在面对内涝时,由于排涝能力有限,常常陷入困境。如今,南充的“排涝神器”将成为区域排涝的重要支撑,当其他城市遭遇内涝灾害时,南充可以迅速调配设备和人员进行支援,实现区域资源共享,共同应对内涝挑战,提升整个川东北片区的移动应急排涝抢险能力。
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称,南充购置先进排涝设备应对内涝的行动,是城市防灾减灾的积极探索。它不仅为南充自身筑牢了一道坚固的“防水墙”,保障了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活,还通过区域辐射作用,带动川东北片区提升排涝能力,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